實戰題庫刷題作業第19天:申論應用文寫作專項

點擊下載:實戰題庫刷題課作業第19天PDF文件含參考答案(體驗版)
申論—應用文寫作專項刷題(1題)
一、作答要求
假定你是市文明辦的辦公室人員,針對市區一些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不文明行為,請面向廣大市民擬寫一份倡議書,呼吁保護環境,共建美麗城市。
要求:(1)內容具體,有感染力;(2)語言簡潔,邏輯清晰;(3)不超過400字。
二、給定資料
資料1
“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軌道交通可比乘坐汽車減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盡量用自備的菜籃子或布袋買菜購物,因為一個塑料袋需要600年才能降解”“煮飯前浸泡30分鐘,可省電30%”……6月5日,世界環境日如約而至,人們紛紛在微博、微信上發出“綠色提示”,為自然吶喊,為環保加油。
資料2
說起環保,談到綠色,人人贊同;一到行動,有些人卻避而遠之。剛剛過去的5月26日至6月1日,是環保部開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第七周。據統計,這一周里,23個督查組共檢查了2459家企業和單位,發現1954家企業存在各類環境問題。而一年多來進行的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已初步立案處罰污染企業和單位15586家,罰款7.75億元,立案偵查1154件,行政和刑事拘留1075人,問責10426人,約談12386人。強有力的環保風暴,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堅強決心,也映照出一些地方和企業環境保護“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的尷尬。
資料3
在青海可可西里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不遠處的一座瞭望塔下,有一片天然的石頭灘。上百塊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石頭上面,寫滿了志愿者和游客的留言,“永遠做藏羚羊的保護神”“可可西里:神秘的地方,可愛的家鄉”……歷經風雨沖刷的“碑文”,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共同心愿:守護好人類“最后一片凈土”。
時針撥回到20世紀后期,一種名為“沙圖什”的藏羚羊絨披肩在西方走俏。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即便是“生命禁區”,也難以阻攔盜獵者的貪婪。他們把槍口對準無辜的“高原精靈”,刺耳的槍聲打破了高原的寧靜,觸目的鮮血染紅了圣潔的雪山。倒伏在卓乃湖畔血肉模糊的藏羚羊身影,刻寫著“千湖之地”的累累傷痕。20多年前,時任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縣委副書記的索南達杰在深入了解可可西里以后,他提包里的書,從《工業礦產手冊》變成了《瀕危動物名錄》。促使他走上環保之路,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生命的,并不僅僅是對野生動物的樸素感情,更是守護家園的職責和使命。
可可西里“申遺”成功。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評估報告中評價說,這里保存著完整的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間的遷徙路線,藏羚羊可以不受干擾地遷徙。某種意義上,成功“申遺”,不僅意味著可可西里“高原野生動物基因庫”的自然特質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更意味著一代又一代的守護者拯救藏羚羊、保護自然環境的人文精神贏得了認同、引發了共鳴。
資料4
生態是最寶貴的財富,環境是最稀缺的資源,生態文明是人、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最佳狀態。過去一段時期,是生態文明建設逐漸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的關鍵時期。從修訂《環境保護法》,讓法律長出能制裁違法行為的“牙齒”,到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搭建起生態文明體制的“四梁八柱”;從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層層傳導環保壓力,到開展中央環保督察,落實生態環保“黨政同責”,數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一抓到底的韌勁,清除生態環保領域的沉疴頑疾,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綠色發展駛入快車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溫馨提示:
答案在文章開頭提供的PDF文件中,可點擊下載后查看,點擊以下圖片可獲取完整版試題。如您在做題過程中對題目有疑問或發現題目有錯,可向教務老師反饋(微信:chinagwy4)
點擊圖片可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