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題庫刷題作業第17天:申論綜合分析專項

一、批改的內容:8月29日申論刷題課的兩道試題
|
申論—綜合分析專項刷題(2題)
專項訓練(一)
一、作答要求
根據給定資料,分析一下為什么說“在中國,共享經濟具有‘革命性潛力’”。(15分)
要求:觀點鮮明,認識全面,不超過250字。
二、給定資料
資料1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對共享經濟一詞或許這幾年越來越熟悉了。對于具體共享的東西來說,大家最熟悉的也許是共享滴滴打車、共享自行車,聽說過共享睡眠艙但僅僅是聽說而已,聽說過共享雨傘但結果是很快被拿走一空。近期,又聽說共享寶馬、共享租車開始萌芽。不過,有幾項發展得非常好、非常實用、非常小巧的東西成為共享經濟,大家或許沒有聽說過。
共享籃球、共享足球出現了。場景非常簡單:在北京的一個運動場上,王會恩用他的智能手機掃描儲物柜上的二維碼。儲物柜的門打開后,用戶就可以使用里面的籃球。租借費用是每小時大概2元人民幣。王會恩是一元體育的首席執行官。他計劃在全中國推行共享服務,總共提供2000萬個足球及籃球。
籃球、足球或許市場并不大,但共享模式非常有創意。從共享角度看,許多家庭給孩子購買的籃球足球大半年都在家里睡大覺、完全可以共享出來。同時,企業投放籃球足球共享后極大方便孩子們以及成年人體育鍛煉后,家庭就不會給孩子買籃球足球,共享節約資源的效果也體現出來了。同時,中國正在普及全民體育鍛煉活動,共享體育用品將會大大推進全民健身體育鍛煉活動的開展。這個意義非常大。
共享運動艙是最新的共享熱潮。有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幢住宅大樓的前面,李小群(音)在跑步機上跑步。共享運動艙是最新的共享熱潮,而李小群首次使用這一服務。對比一般的健身房,共享運動艙沒有洗澡的地方,也沒有更衣室,設備不算太理想。不過共享運動艙每小時費用只需約13元人民幣,令李小群印象深刻。她說:“人們喜歡這些共享的主意。”
資料2
共享經濟不是為了共享而共享,是為用戶帶來極致體驗而共享。共享經濟集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綠色出行普及,最終是最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節約型高效型特點本身就是推動經濟的一股力量,同時共享經濟節約下來的資源落實在每一個消費者身上,反過來又促進了消費。
共享自行車已經在促進綠色出行上發揮了歷史罕見的重大作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老外”反而感受更加深刻。卡爾·菲耶爾斯特倫(音)是遠東BRT規劃的城市交通顧問。他認為,共享單車在短時間內鼓勵使用單車的效用,遠比數十年的宣傳教育要強。“我十年來推動使用單車。不僅在中國,而是在全世界。這很困難。”“共享單車出現,帶來革命性的效果。我認為這是歷史性的機會。”
目前,一個怪象已經出現:中國共享經濟、互聯網金融、電商零售模式等竟然出現了“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狀況。有國外媒體稱:“在中國,共享經濟具有‘革命性潛力’”。
中國共享經濟有兩個深層次東西一定要挖掘出來。首先是共享經濟潛力非常大。共享經濟在中國火爆非常、極速增長,已經開始吸引了以十億元計的創業投資的資金。共享經濟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樣,只要打開就會變戲法一樣擴散。可以預計絕頂聰明的中國人,將會創出更多共享經濟模式,同時,13億人口不僅共享資源多,而且共享經濟需求大。這塊共享經濟蛋糕非常之大。
其次是一個業態領先發展后會帶來許多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這是一個疊加幾何發展趨勢,特別是中國在這輪工業浪潮中緊緊把握住了新經濟發展機會,其帶動的產業鏈條非常之長。比如:移動支付快速發展,已經帶動智能手機在中國快速增長,而智能手機又帶動幾十個產業鏈的迸發式大發展。新一輪工業革命的一大特點是,新技術新產業高度融合疊加,而不像前幾次工業革命是純而又純的工業革命。
專項訓練(二)
一、作答要求
閱讀給定資料,談一談你對資料所述內容的理解。(15分)
要求:(1)中心明確,認識全面,見解深刻;(2)不超過300字。
二、給定資料
資料1
“關手機,陪父母好好吃頓飯”“給媽媽做個面膜”“給爸媽打個電話”“教爸媽用微信”“帶爸媽做體檢”“出差給爸媽帶個小禮物”“走慢一點,等等爸媽”……連日來,一組在各種場合提醒孝親的圖片在網上悄然流行,還被賦予“現代二十四孝”。
與傳統二十四孝相比,現代二十四孝要生活化很多。它在告訴人們,孝其實是生活化、常態化的行為,盡孝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父母期待的并不多。人們總是告訴自己,等到什么時候,要怎么做,以便好好孝順父母,這像是說給自己聽的誓言。似乎,孝順是需要有前提的,孝順必須做一些所謂的事情才可以成立。事實是,孝順從來不需要這么功利,孝順可能只是一個陪伴動作,可能只是一次開口表達,可能只是一個關心眼神。與其總是在等待、總是在拖延,不如讓孝順成為一種生活化、常態化的行為,在日常的生活中更頻繁、更自然地表達出來。這才是現代社會更真實的孝,更可行的孝。
資料2
其實,孝本來就沒有標準,之前的二十四孝也不過是24個給人啟發的故事而已,現代二十四孝也不必上綱上線把它當成新標準。這些所謂的標準只是孝順的常態化表現,只是孝順的起點。能夠做到這些算是一種孝,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一點,那就是孝順是一種自覺和意識,是一種時刻的惦記和關心。雖然,社會生活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每個人在社會中打拼都不容易,但是孝順是一種傳統,是一個人善良的根基,也是一個人為人的根本,只有將孝順沉淀為一種意識和自覺,表現為一種生活中的常態,孝道才能更加真實、自然地傳承下去。
溫馨提示:
答案在文章開頭提供的PDF文件中,可點擊下載后查看,點擊以下圖片可獲取完整版試題。如您在做題過程中對題目有疑問或發現題目有錯,可向教務老師反饋(微信:chinagwy4)
點擊圖片可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