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開發整治
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公考通(m.ssrtes.com)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開發整治”,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背景鏈接
2019年7月4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海警局聯合召開“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部署視頻會議。會議強調,要以堅決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堅定不移做好“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保持高壓態勢,鞏固已有成果,全面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管,堅決遏制自然保護地遭受侵蝕破壞的狀況。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是保留自然本底、保護瀕危生物物種、筑牢國家生態屏障的重要手段。
[問題現狀]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多、法律不健全、監管能力薄弱等原因,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開發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部分地方政治站位不高。部分自然保護區還存在典型問題、突出問題。如違規撤銷自然保護區,違規調整自然保護區邊界范圍和功能區劃,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建設旅游設施開展旅游等。
二是保護為發展讓路。部分自然保護區由于歷史原因,導致原有工礦企業、水電開發不能及時退出自然保護區。但也有部分保護區存在保護為開發讓路,借脫貧攻堅之名,行保護區為發展讓路之實。甚至有的自然保護區還出現工礦用地范圍擴大、新增問題點位等現象,舊問題沒解決,新問題又出現。
三是存在敷衍整改、假裝整改等問題。部分自然保護區的問題整改方案不切合實際,或沒有根據整改方案認真進行整改,存在虛報瞞報、假裝整改、夸大成果等現象。這導致部分保護區或上報臺賬與實際情況不符,或整改不到位即申請銷號,更有甚者在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點名”后,仍然違規審批、虛報情況、敷衍整改。
[參考對策]
首先,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充分認識自然保護地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不要總是在媒體曝光或上級“點名”后,才想到亡羊補牢。與其肩負各方壓力費力彌補,不如強化責任擔當,主動作為。
其次,正確認識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是為生態文明建設打基礎,經濟發展要以生態保護為基礎,不能“竭澤而漁”,要正確看待并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此外,脫貧攻堅和污染防治都處于關鍵階段,要協調好保護優先和脫貧攻堅的關系。
再次,部門間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門應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工作,做到履職盡責。除了自然保護區,其他類型的自然保護地也將是當前和今后監管的重點,避免出現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的“盲區”和“真空地帶”。要強化監督檢查,建立常態化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機制,及時發現涉及自然保護地的違法違規問題,并完成整改銷號和生態恢復,為建設美麗中國豎起一道綠色盾牌。
最后,加快做好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工作,科學認真制定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方案。自然保護區存在違法違規的開發建設活動和歷史遺留問題,已對自然保護區的生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壞,需要盡快開展生態恢復。應因地制宜、以自然恢復為主,避免不當人工干預對生境造成二次破壞。
資料來源:
中國環境報: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開發為何有禁難止? 作者:羅建武 全占軍 張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