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醫療保障制度改革
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公考通(m.ssrtes.com)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背景鏈接】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制度,從增進民生福祉出發,著眼于加快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意見全文共八個部分28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全面部署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工作,研究提出了“1+4+2”的總體改革框架。其中,“1”是力爭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4”是健全待遇保障、籌資運行、醫保支付、基金監管四個機制。“2”是完善醫藥服務供給和醫療保障服務兩個支撐。
【公考角度解讀】
如果說,過去的醫保改革著重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問題,而隨著全民醫保的實現,新時代的醫保改革很自然地要解決從“有”到“好”的問題,要讓醫保制度走向成熟、定型,讓人們有更可靠、清晰的醫保預期。
[權威論述]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系人民身體健康。要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習近平
醫療衛生事業還要繼續向前發展,醫改還要不停歇地向縱深推進,最基層的醫療衛生服務是整個醫療衛生服務的“網底”,只能加厚加牢而不能削弱。——李克強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需要持續不懈的艱苦努力。——李克強
深化醫改要政府和市場“兩手并用”。用改革的辦法調動社會力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民生改善。——李克強
我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醫療資源和老百姓需求還有很大差距,民營機構要補上這塊短板,激活多層次醫療服務市場。——李克強
醫改事關民生福祉,也是民心所向——李克強
我們就是要讓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以醫聯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李克強
[改革的原因]
醫療保障是基本的民生工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發展是做好民生工程的關鍵途徑。1998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開啟了我國以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為主體的新型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建設過程。
從啟動城鎮職工醫保、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制度建設,到全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覆蓋,20余年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不斷推進各方面改革措施,保障覆蓋面從小到大、保障水平從低到高、管理服務從粗到精,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制度作用不斷顯現和發揮。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民醫保改革縱深推進,在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我國已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醫療保障基金收支規模和累計結存穩步擴大,整體運行穩健可持續。
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福祉的美好需要日益增長,醫療保障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逐步顯現,這些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獲得感,必須加以改革。其問題主要表現:
一是制度碎片化。一些地方政策口子松,制度疊床架屋。
二是待遇不平衡。地區間保障水平銜接不夠,過度保障與保障不足現象并存。
三是保障有短板。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弱化了共濟保障功能,門診保障不夠充分。
四是監管不完善。侵蝕醫保基金和侵害群眾利益的現象還比較普遍,醫保對醫療服務行為約束不足。
五是改革不協同。醫藥服務資源不平衡,醫保、醫療、醫藥改革成果系統集成不足。這些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獲得感,必須加以改革。
[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應保盡保、保障基本,基本醫療保障依法覆蓋全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確定保障范圍和標準。
二是堅持穩健持續、防范風險,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科學確定籌資水平,均衡各方籌資繳費責任,加強統籌共濟,防范基金風險。
三是堅持促進公平、筑牢底線,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協調性,逐步縮小待遇差距,增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保障。
四是堅持治理創新、提質增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提高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標準化、智能化水平。
五是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強調增強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的協同性,增強醫保對醫藥服務領域的激勵約束作用。
[參考對策]
完善公平適度的待遇保障機制
公平適度的待遇保障是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內在要求。要推進法定醫療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統籌規劃各類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穩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健全穩健可持續的籌資運行機制。合理籌資、穩健運行是醫療保障制度可持續的基本保證。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與各方承受能力相匹配、與基本健康需求相協調的籌資機制,切實加強基金運行管理,加強風險預警,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制。醫保支付是保障群眾獲得優質醫藥服務、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關鍵機制。要聚焦臨床需要、合理診治、適宜技術,完善醫保目錄、協議、結算管理,實施更有效率的醫保支付,更好保障參保人員權益,增強醫保對醫藥服務領域的激勵約束作用。
健全嚴密有力的基金監管機制。醫療保障基金是人民群眾的“保命錢”,必須始終把維護基金安全作為首要任務。要織密扎牢醫保基金監管的制度籠子,著力推進監管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醫療保障信用管理體系,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確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
協同推進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醫藥服務供給關系人民健康和醫療保障功能的實現。要充分發揮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在深化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中的引領作用,推進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系統集成,加強政策和管理協同,保障群眾獲得優質實惠的醫藥服務。
優化醫療保障公共管理服務。醫療保障公共管理服務關系億萬群眾切身利益。要完善經辦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推進醫保治理創新,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保障服務。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
1.以健康素養促進“主動健康”
2.醫療保障全覆蓋 筑牢衛生服務體系“網底”
3.醫療保障,給公眾穩穩的幸福
4. “大病醫保”助力“健康中國”
[精彩開頭]
示例一
遠程醫療會診、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復診、“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互聯網+”正打破醫療資源分布的時間局限和空間局限,為患者帶來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促進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對于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示例二
新一輪醫改10年基本完成立柱架梁任務,經驗彌足珍貴。醫改的直接目標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所謂看病難,難在到大城市大醫院看大專家困難,根本原因是服務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和優勢資源匱乏,解決的關鍵是最大限度發揮現有衛生資源作用。所謂看病貴,貴在藥價虛高、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保障水平較低等,必須“三醫”同向發力、聯動改革。
[精彩結尾]
示例一
健康是人類的永恒追求。保障人民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長期過程。面對人民群眾對“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的期盼,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再接再厲、扎實工作,推動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全面發展,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健康世界而不懈努力。
示例二
健康素養是國民素質的重要標志。提升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一個人的健康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涵養培育的。提升健康素養,知識是基礎,信念是動力,行動是目標。當全社會健康素養水平越來越高,才能托舉起健康中國。
資料來源:
學習時報:構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作者 李宏偉 夏彥愷
人民日報: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 人民日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