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當前位置:主頁  >> 常識資料  >> 常識其他   
      常識其他

      2025年公務員聯(lián)考常識積累:天文歷法

      http://m.ssrtes.com       2024-12-16 10:51      來源:永岸公考
      【字體: 】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永岸公考(m.ssrtes.com)給大家?guī)淼某WR相關考點是“天文歷法”。
        
        一、歷法概念
        
        日:反映太陽出沒,日出日落變化為一日。
        
        月:反映月相變化,從新月到滿月。
        
        年:反映冷暖交替的周期,如春夏秋冬四季更迭。
        
        中國歷法是陰陽合歷。如果一個歷法只有月的變化叫做陰歷,只以年來記錄叫做陽歷,年就是反映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變化狀況。中國歷法的農歷既有年,也有月,所以是陰陽合歷。
        
        二、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夏商時期
        
        《夏小正》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記錄農事的歷書,一般認為成書時間為戰(zhàn)國時期、兩漢之間。本歷書可窺見先秦中原農業(yè)發(fā)展水平,保存了古代中國的天文歷法知識。
        
        殷歷:殷商時期所用的歷法,是中國古代歷法中的一種,據說把每年分為春、秋,大月30天,小月20天,閏月置于年末,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歷法。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春秋》記載,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描寫的是哈雷彗星,這是世界上第一次關于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英國物理學家哈雷首先測定了其軌道數據并成功預言了回歸時間,最終命名為哈雷彗星,中國雖然先發(fā)現(xiàn),但并沒有以中國發(fā)現(xiàn)者的名字命名。
        
        春秋時期我國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tǒng),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早160年。
        
        戰(zhàn)國時期,《甘石星經》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之一,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專著和記錄,“甘”指甘德,“石”指石申,他們觀測了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的運行,還總結了五顆行星運行的規(guī)律,是非常重要的天文歷法成就,書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的星表。
        
        3、兩漢時期
        
        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開始以正月為歲首,采用有利于農時的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
        
        《尚書》,記載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為人類最早的日食記錄。
        
        《漢書·五行志》漢班固撰《漢書》始創(chuàng),五卷。記載日蝕、月蝕、星體變異和各種災害以及陰陽學說,后歷代正史繼之,有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
        
        張衡發(fā)明制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以外地震發(fā)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4、隋唐時期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guī)律,系統(tǒng)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
        
        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chuàng)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范圍有限的空間里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范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5、宋元時期
        
        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jié)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tǒng)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于農事安排。
        
        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
        
        元朝杰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于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chuàng)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
        
        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xiàn)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xiàn)行公歷早300年。
        
        三、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法是中國歷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huán)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干支表”。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四、六十花甲子
        
        中國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為計算年、月、日、時的方法,就是把每一個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不重復地搭配起來,用來作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代號。把“天干”中的一個字擺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個字,這樣就構成一對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開始,“地支”以“子”字開始順序組合,就可以得到。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 、丁卯;05、戊辰;06、己巳;
        
        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 、乙亥;
        
        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 、庚辰;18 、辛巳;
        
        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 、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 、辛卯;29、 壬辰;30 、癸巳;
        
        31 、甲午;32、 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 己亥;
        
        37 、庚子;38 、辛丑;39、壬寅;40 、癸卯;41、甲辰;42、乙巳;
        
        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 、己酉;47 、庚戌;48 、辛亥;
        
        49、 壬子;50、 癸丑;51、甲寅;52、 乙卯;53、丙辰;54、丁巳;
        
        55 、戊午;56 、己未;57 、庚申;58 、辛酉;59 、壬戌;60、 癸亥。
        
        五、十二生肖年
        
        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十二生肖年”。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的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
        
        01,子鼠;02,丑牛;03,寅虎;04,卯兔;05,辰龍;06,巳蛇;07,午馬;08,未羊;09,申猴;10,酉雞;11,戌狗;12,亥豬。
        
        六、十二時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我國傳統(tǒng)則以十二個時辰來表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
        
        子時,夜半 ;所指時間:23:00-1:00。
        
        丑時,雞鳴;所指時間:1:00-3:00。
        
        寅時,平旦;所指時間:3:00-5:00。
        
        卯時,日出;所指時間:5:00-7:00。
        
        辰時,食時;所指時間:7:00-9:00。
        
        巳時,隔中;所指時間:9:00-11:00。
        
        午時,日中;所指時間:11:00-13:00。
        
        未時,日昳;所指時間:13:00-15:00。
        
        申時,晡時;所指時間:15:00-17:00。
        
        酉時,日入;所指時間:17:00-19:00。
        
        戌時,黃昏;所指時間:19:00-21:00。
        
        亥時,人定;所指時間:21:00-23:00。
        
        刷題鞏固
        
        1.(單選題)(   )開始采用有利于農時的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歷法。
        
        A.《太初歷》
        
        B.《授時歷》
        
        C.《四分歷》
        
        D.《景初歷》
        
        解析:
        
        本題考查人文歷史。
        
        A項正確,漢武帝太初元年制定實施的《太初歷》開始采用有利于農時的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
        
        B項錯誤,《授時歷》為元朝至元十八年實施的歷法,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
        
        C項錯誤,戰(zhàn)國至漢初,普遍實行《四分歷》,其是以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為回歸年長度調整年、月、日周期的中國古代歷法。
        
        D項錯誤,三國時魏國楊偉在《景初歷》中提出了食分和日食虧始方位的計算方法,促進了交食理論的發(fā)展。
        
        故正確答案為A。
        
        2.(單選題)下列采用了干支紀年法的一項是(   )。
        
        A.貞觀之治
        
        B.辛丑條約
        
        C.黃道吉日
        
        D.安史之亂
        
        解析:
        
        本題考查人文歷史。
        
        干支紀年法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已。
        
        A項錯誤,"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故采用的是年號紀年法。
        
        B項正確,"辛丑"正是指農歷辛丑年,屬于干支紀年法。
        
        C項錯誤,黃道吉日是中國傳統(tǒng)歷法"黃歷"(萬年歷)中的特有詞匯,指的是諸事皆宜的日子。所謂"黃道",本是一個天文學術語,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天體星座相交的大圓。與干支紀年法無關。
        
        D項錯誤,安史之亂是唐朝將領安祿山、史思明背叛唐朝,借助民間的紛亂和唐朝對地方管理不利的契機,發(fā)起的一場同唐朝爭端統(tǒng)治權的戰(zhàn)爭。"安""史"分別指安祿山、史思明,與干支紀年法無關。
        
        故正確答案為B。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中文字幕_日韩无码视频免费观看_亚洲高清无码免费在线_国产精品日韩专区在线播放
      <track id="jlap1"></track>
      <object id="jlap1"></object>
    1. <wbr id="jlap1"></wbr>
      <u id="jlap1"></u>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
      1. <wbr id="jlap1"></wbr>
        <wbr id="jlap1"></wbr>
        <code id="jlap1"><span id="jlap1"></span></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