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什么是抗震救災精神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公考通(m.ssrtes.com)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什么是抗震救災精神?”
抗震救災精神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1966 年邢臺半月內相繼發生里氏6.8 級和7.2 級大地震,1976 年唐山發生里氏7.8 級大地震,2008年汶川發生里氏8.0 級大地震,2010 年玉樹發生里氏7.1 級大地震……
在抗震救災中,中國人民以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團結一致的強大力量、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鑄就了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抗震救災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是中華民族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集體主義價值原則的充分展現,更是中國人民戰勝磨難、創造奇跡的強大精神武器。
抗震救災精神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面對特大災難,舉國上下患難與共,前方后方同心協力,海內海外眾志成城,用感天動地的人間大愛,凝聚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鋼鐵力量,譜寫了一曲團結之歌。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發生7.8級強烈地震,百年工業城市瞬間被夷為平地。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廣大軍民支持幫助下,唐山人民以頑強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在中華民族奮斗史上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抗震救災精神是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民族品格。中國人民用鐵一般的肩膀、鋼一般的意志筑起戰勝災難、戰勝死神的鋼鐵長城,在重建家園的戰場上,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強大精神力量,再次讓中國人民創造奇跡。
抗震救災精神是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時代精神。無論是及時救援還是災后重建,黨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領導全國人民充分發揮科技的重要作用,相信科學、崇尚理性、勇于創新,使關愛生命的人文精神與崇尚理性的科學精神交相輝映。
刷題鞏固
(2009福建)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是( )
A.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忍不拔、敢于勝利
B.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
C.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于勝利
D.為國爭光,艱苦奮斗,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團結協作
【解析】B。抗震救災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
故正確答案為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