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什么是多普勒效應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公考通(m.ssrtes.com)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什么是多普勒效應。
一、多普勒效應
1、現象: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發現:當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會感到頻率發生變化.
2、多普勒效應:由于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變化的現象叫做多普勒效應。
3、多普勒效應的成因:聲源完成一次全振動,向外發出一個波長的波,頻率表示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全振動的次數,因此波源的頻率等于單位時間內波源發出的完全波的個數,而觀察者聽到的聲音的音調,是由觀察者接受到的頻率,即單位時間接收到的完全波的個數決定的。
二、多普勒效應的應用
1、聲波的多普勒效應不只是用來“欣賞”火車笛聲的變化,它也有許多重要應用。 當一束超聲波射到人體內兩種組織的界面時將發生反射,當界面處于運動狀態時(如心臟的跳動),反射回來的超聲波頻率將因多普勒效應而發生變化,由此可以探測人體內臟器官因病變而引起的運動異常狀況。現代醫學上使用的胎心檢測器、血流測定儀等有許多都是根據這種原理制成。
2、根據汽笛聲判斷火車的運動方向和快慢,以炮彈飛行的尖叫聲判斷炮彈的飛行 方向等。
3、紅移現象:在20世紀初,科學家們發現許多星系的譜線有“紅衣現象”,所謂“紅衣現象”,就是整個光譜結構向光譜紅色的一端偏移,這種現象可以用多普勒效應加以解釋:由于星系遠離我們運動,接收到的星光的頻率變小,譜線就向頻率變小(即波長變大)的紅端移動。科學家從紅移的大小還可以算出這種遠離運動的速度。這種現象,是證明宇宙在膨脹的一個有力證據。
小結:多普勒效應是指由于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他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在1842年發現的。
刷題鞏固
1、馬航MH370航班失蹤之后,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試圖利用多普勒原理計算出失蹤航班的下落。多普勒原理,源于這樣的一種物理現象(多普勒效應):隨著飛機高速接近(或遠離)接受微波信號的衛星,衛星所偵測到的微波頻率都會越來越高(或越來越低)。下列描述的現象中,哪一種也體現了同樣的多普勒效應:
A、站在鐵軌附近的人,聽到鳴笛的火車由遠及近高速駛來時,汽笛的音調逐漸變得尖銳。
B、一束自然光射入三棱鏡,射出時,被分解為不同的顏色。
C、向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小石子,激起漣漪呈圓形逐漸向周圍擴散。
D、在日環食的過程中,觀測到太陽黑子的存在。
解析
多普勒效應主要內容是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A項滿足定義描述。B項的原理為色散,因為同一種介質對各種單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通過三棱鏡時,各單色光的偏折角不同。因此,白色光通過三棱鏡會將各單色光分開,形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C項的原理為波的傳導的一種表現,即機械振動的傳遞構成的機械波。D項太陽黑子為太陽活動產生的高能粒子流,又稱太陽高能粒子,主要是耀斑活動產生,與題干無關。
故正確答案為A。
下載公考通APP在線刷題鞏固,27000+道真題,700+份真題卷等你來刷,助你快速提升成績,實現高分突破!
掃一掃圖中二維碼或直接點擊圖片下載
